□ 丹凤县政协
近年来,各地供销社系统发挥自身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优势、供销品牌优势和经营网络优势,助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。虽取得一定成效,但仍存在市场竞争加剧,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;农村供销体系信息不对称,流通成本高、农产品销售难;基层销售实体(网络)店不健全,强农、惠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短板。
为此建议:一是构建“供销社+合作社+农户”以销促产新机制,实现“阵地”融合,拓宽“助农”广度。与优质供应链企业参股合作,创办合作社等经营实体,通过合作经济形式,把监测户等农村弱势群体镶嵌在以保供基地为支撑、订单农业为纽带、线上线下营销网络为依托的供销产业链供应链上,赋能产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二是构建精准对接供给侧两端新平台,发展供销连锁超市,畅通内循环,以“服务”融合提升“便农”温度。着眼商贸流通全局,着力衔接城镇居民生活消费需求与农村农副产品供给需求,通过联合合作、项目带动、经营设施改造、招商加盟等方式,逐步发展以区域供销综合生活超市为枢纽、社区供销果蔬超市为终端的连锁经营网络,为畅通内循环、促进城乡融合注入供销新动能。
三是构建生产、供销、信用“三位一体”综合合作新体系,以“功能”融合增强“惠农”力度。探索开展“三位一体”综合合作,通过推动以农民合作社为支撑、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核心的生产合作,以基层供销网点为支撑,以消费品下行、农产品上行服务为核心的供销合作,建立县级部门系统联动机制,整合各类资源,建成政策服务、农资展销、农产品流通、就业服务、金融服务、安全生产等多个功能区,有效支持农业发展。